当前位置:主页 > 滚动 >

重庆经开区:优化营商“软”环境 夯实发展“硬

时间:2022-03-13 18:52 | 栏目:滚动 | 点击:

  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4日电 题:重庆经开区:优化营商“软”环境 夯实发展“硬”实力

  作者 张旭

  地区生产总值460.5亿元,同比增长8.3%;累计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370户,同比增长19.08%;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6604户,同比增长23.66%;“企个比”(所有企业/个体)高达1.28,民营企业增速和“企个比”均位列重庆主城“十二区”第一位……

  这是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重庆经开区)在2021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记者走访该区多家大中小型企业,纷纷以“温暖”“振奋”“贴心”“实惠”等词形容落户于此的感受,对当地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作为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试点、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开区,重庆经开区究竟掌握着哪些发展秘诀?

重庆软件园。重庆经开区供图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市场主体赋能

  秘诀之一在于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创多个率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020年10月底,重庆经开区首批10家申请集群注册登记的市场主体拿到营业执照,一八八网络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负责人郑伟说,集群注册为他节约了近一半的经营成本,同时还享受了多项政策优惠。

  与传统企业注册“一址一照”不同,集群注册登记模式是通过集中托管模式,解决初创经营者无法提供经营场所证明办理注册,从而实现“无址注册”。

  郑伟告诉记者,中小企业还可以因此带来“集群效应”,他们共同注册于力合重庆创新中心,无形中提高了企业形象,还享受了银行开户、税务申报等贴心服务,免去了创业的后顾之忧。

  集群注册是重庆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改革举措,该区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就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制定《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该《办法》大胆开创“管办分离”模式,准入方面放权市场,通过市场提供更全面、精准和专业的服务,积极助推“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政府部门严把后续监管,逐步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集群注册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力合重庆创新中心介绍,依托这个机制,他们更快地引进了高校的成果项目以及优质的科技型企业落地,3个月就有50余家企业落户,为其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开拓了更广的道路。

  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开区已累计备案集群注册企业320余户,为企业节约创业成本1600余万元。

  此外,“以函代证”也是重庆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亮点。该区2021年开始试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函代证”制度,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现施工许可阶段审批要件再精简10%,审批时限再压缩30%。

  2021年,重庆经开区通过“以函代证”方式,办理了9个广阳湾智创生态城重点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函。

  “集群注册”“以函代证”只是重庆经开区“放管服”改革的一部分,“十三五”以来,该区立足于创造更便利的市场环境、更高效的投资建设环境和更优质的政务环境,创新16项改革举措,精简54项行政审批事项,企业设立登记时间、投资项目审批基本实现重庆市最快。

  通过各种机制创新,重庆经开区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缩短各类事项的办理时限,创造了“经开速度”。2021年,依申请类事项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84.28%,平均跑动次数0.1次,即办比例达58.13%。

  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秘诀之二在于面向企业、企业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为市场主体提供暖心、贴心服务,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

  2020年,重庆经开区启动了经开区领导干部与企业家联谊交友活动,主动关心关爱企业家,倾听企业心声,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困难。

  对此,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深有体会,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刘维告诉记者,他们在多个方面感受到了多个部门对他们的帮助,实实在在为企业赋能。

  刘维说,政府在用电紧张时帮忙协调用电,保障了交货和生产稳定;协调两江海关,尽力缩短通关时间;帮忙对接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开拓市场等等,给了企业很多帮助。“重庆经开区各部门对我们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很温暖也很振奋,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刘维说。

  重庆经开区不断完善《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推进重点企业服务深入开展。同时,完善企业问题办理机制,定期深入企业收集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建立台账,推进办理落实。

  2021年,重庆经开区企业服务满意度有力提升,实现“好差评”主动评价数据全量归集,其中企业群众主动评价数据累计11662条,满意率100%,差评整改率、回访率达到100%。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民众,重庆经开区还组建了“专人办、帮代办、上门办”团队,设立专门窗口,提供上门服务,为项目推进按下“快进键”。

  重庆经开区还率先推行“未诉先办”机制,在政务服务大厅新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针对企业不知道“找谁办、怎么办”、因违反规定“办不了”、缺少关键要件等“很难办”、办事人员怕担责“不给办”等“办不成事”的情况,分别对症下药。

  该窗口将着力解决办事过程中信息不统一、部门协调不畅、协同不力等问题;通过搜集汇总各类“办不成事”案例,推动各相关单位及时总结分析,改进服务,优化流程,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深度和品质。2021年,该窗口已受理“怎么办”咨询类196件,“办不了”类1件。

  科技 开放,厚植发展“硬”实力

  秘诀之三在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着力营造开放环境,为重庆经开区厚植发展“硬”实力。

  微软、高通、美的、阿里、京东、华为……在重庆经开区,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科技型企业纷纷入驻,它究竟有何魅力,能让这么多“巨头”青睐?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庆经开区科创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2021年,该区持续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新增科技型企业100家、累计达到41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累计达到132家,新增2家市级孵化器、累计达到22家。

  近来,重庆经开区在强化科技创新方面大动作不断:整合京东智联云、物联地带・渝等专业孵化机构,共同建设环重邮创新生态圈,重庆工商大学广阳湾校区签约落地,推动与工信部及其部属7所高校开展合作……

  2021年,重庆经开区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6个。长江模拟器科学装置签约落地,重庆市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荒漠生态修复与土地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创建。

  同时,还加快国家智能产业密码应用示范与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成功申报重庆市首批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建设川渝区域性密码应用与创新示范项目29个,申报专项资金1.5亿元。

  2021年,重庆经开区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实现倍增,专利申请、授权总量突破万件,实现创新发展“新作为”。

  开放方面,作为重庆市唯一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自贸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政策叠加的国家级经开区,重庆经开区着力营商近悦远来的开放环境,不断实现开放功能平台“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重庆经开区成功当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积极推动与成都经开区、广安经开区战略合作,大力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

  “招大引强”方面,累计签约落户项目173个,成功引进高盛资本、腾讯、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投资项目12个,引入中铁建、中能建等央企直接投资项目5个,引进台达电子、远达环保等行业百强企业新增投资项目24个。

  外资外贸方面,实际利用外资量质齐升,谊品弘科技估值超20亿美元,成为全市唯一进入全球独角兽500强榜单企业。聚集外贸进出口企业500余户,外贸进出口总量达424亿元。(完)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